新聞中心
NEWS
我國鋁粉煤灰資源化利用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發布時間:
2017-05-04 00:00
2017年4月22日,國家工信部委托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在北京組織專家對中國大唐集團自主開發的高鋁粉煤灰年產20萬噸氧化鋁示范項目及其循環產業鏈進行了綜合評價。
評價專家組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彭蘇萍院士、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張國成院士、長城鋁業公司原總工程師陳萬坤教授級高工以及國內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教授和專家構成。工信部節能司資源綜合利用處王文遠處長、羅曉麗副處長、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陳燕海常務副會長、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張德副主任、資環處蔡衛民處長以及大唐集團有關領導出席會議。
本次評價包括現場考察與會議評價兩個環節,2017年4月19日,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組織專家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工業園區,對粉煤灰生產氧化鋁全部流程和循環產業鏈相關企業進行了詳細考察和交流,并形成考察結論;在22日的評價會議上,國家能源高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孫俊民代表完成單位匯報了相關技術和產業化成果,經專家認真討論和質疑,形成最終評價結論。
專家組評價認為: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是世界性難題,國內外無可供借鑒的先例,經長期開拓性研究與產業示范,在燒結物相分離、反應強化、成核調控、二次反應控制、工程放大與成套等方面取得系列發明和創新,攻克了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多聯產工藝技術;突破了傳統粉煤灰利用的思路,自主開發了 “預脫硅-堿石灰燒結法” 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多聯產工藝技術,建成投產的世界首條粉煤灰年產20萬噸氧化鋁多聯產示范生產線,已連續運行六年,工藝穩定,技術先進,重現性好,經濟指標合理,達到了國家發改委2011年頒布的《關于加強高鋁粉煤灰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指標要求; 以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為核心,相繼開發了冶金級氧化鋁、氫氧化鋁、金屬鋁、鋁材、鋁合金輪轂、活性硅酸鈣、分子篩、文化用紙填料、輕質硅酸鈣保溫材料、透水磚、中密度硅鈣板、路基用膠凝材料、金屬鎵等十幾種上下游產品,形成了高鋁粉煤灰—氧化鋁—電解鋁—鋁合金及制品—硅鈣副產品深加工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環境效益,對高鋁粉煤灰的利用產生了重要的科技推動和示范作用,顯著提高了循環產業鏈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項目的成功運行對我國鋁資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對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綜合評價認為:“該成果總體技術成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資源節約與環境效益顯著,具有產業推廣價值。”
我國是世界第一鋁生產與消費大國,目前氧化鋁和電解鋁的產量均超過世界的50%,但現已查明的鋁土礦資源儲量為32億噸,資源保障年限僅20年左右,遠不能夠滿足鋁產業持續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已超過50%。而我國已探明的高鋁煤炭儲量達319億噸,其中高鋁粉煤灰的蘊藏量達90多億噸,可使我國鋁資源保障年限延長50-60年。
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核心技術的突破及其上下游產品形成的高鋁煤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有力促進了我國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的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對緩解我國鋁資源和原生木漿資源短缺、優化我國能源和鋁產業布局、發展區域循環經濟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